1. 主页 > 艺术典故

西方艺术脉络(47)—奥普艺术/后极简主义

A2、奥普艺术(1965-1977左右)

是“视觉效应”艺术的音译。经过精心设计,按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波纹或几何形画面,造成视知觉的运动感和闪烁感,使视神经在与画面图形的接触中产生眩晕的光效应现象与视幻效果。奥普艺术家以此证明诉诸视觉的艺术品与探究知觉心理的科学之间并无严格的分界,用严谨的科学设计亦可激活视觉神经,通过视觉作用唤起并组合成视觉形象,达到与传统绘画同样动人的艺术体验。出于这一目的,奥普艺术作品摒弃了主题,代之以精确谨严的几何图式,其中很多作品被心理学家选作视知觉实验的测试资料。

1维克多·瓦沙雷 vega-lep.jpg

维克多·瓦沙雷 vega-lep

奥普艺术几乎同时兴起于欧美各国。欧洲奥普艺术的开创者是法国画家瓦萨雷利,他从50年代起就开始创作具有运动感和闪烁效果的绘画,自封为电影主义,成为法国奥普艺术的主流。受瓦萨雷利影响的画家有以色列的阿加姆、委内瑞拉的索托、法国的耶拉尔和莫利勒特、英国的赖利。美国奥普艺术的先驱是阿伯斯。

最有代表性的画家是阿纽斯凯维兹,他所创色彩浸润法与规整的几何图形对硬边派画家曾产生直接影响。

重要的奥普艺术社团有巴黎的视觉艺术研究社(1961)、西班牙的57组、意大利帕多瓦的 N社、德国的零派。

2艾雪,Circle Limit III.jpg

艾雪,Circle Limit III

3、后极简主义:

自塞尚时代起,人们开始从写实绘画中思考“何为绘画存在的前提”。这种前提是以西方古典绘画为基础展开的,并建立在以透视法、解剖学和光学的理论之下。

比如将一幅写实绘画分解为多样的绘画单元元素,直至分解到不可再分,将呈现为一种“原子态”,它们是绘画中的点、线、色等基础信息。在这种分析论下,艺术家认为美学可以脱离真正的实物而存在,通过对这些“原子”之间关系的研究,就是对美学的研究。

西方现代艺术史,就是在这一美学方法论下的研究历史,并在极简主义中达到了巅峰,因为它宣称获取了美学中关于“原子”关系的最简洁公式。自此,现代艺术家的使命已然完成,美学的探索已经终结,绘画结束。

3(1).jpg

那么,艺术家的绘画性使命结束之后,还能做些什么呢?这就是后极简主义时代。

后极简主义是为响应 1960 年代和 1970 年代初期对极简主义的抵制而展开的运动,其特点是强调在完成的结果上描绘艺术品的过程。

1960 年代的极简主义是一种相当知性的艺术风格,其特点是形式极其简单,故意缺乏表现力的内容。极简主义艺术家只对呈现纯粹的“想法”感兴趣。在后极简主义(1971 年以后)中,焦点从思想的纯粹性转移到如何传达。

4(1).jpg

1)在男性为主要代表的极简主义界,后极简主义集中了一批女性艺术家,她们非常强调作品最终呈现之前的过程和概念,作品大多承载着强有力的情感,这种直白的艺术创作过程可以通过使用随机的方法和非传统的材料来表现,如乳胶和毛毡等。

2)后极简主义艺术家保留了极简主义的几何性,但从不创作超然物外的朴素作品,将艺术与自己的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https://www.145758.com/yishudiangu/198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