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艺术典故

西方艺术脉络(33)—行为艺术/偶发艺术/观念艺术

13.5.4、行为艺术:

20世纪的行为艺术表演植根于未来主义、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相关艺术实践。

最初,一些未来主义者在展出作品的前一晚举办表演活动,艺术家登上舞台朗读自己的艺术宣言。而达达主义者则通过一些破坏性的行为,来表达自己对艺术或动荡时局的不满。

1林一林《金山》,旧金山,行为,120分钟,2011年.jpg

林一林《金山》,旧金山,行为,120分钟,2011年

二战后,行为艺术得到了空前发展。在美国,以约翰·凯奇为代表的激浪派是最重要的行为艺术团体,其所任教的黑山学院对此起到了积极作用。受凯奇影响的艺术家包括布莱切特、小野洋子和卡普罗等。他们还发明了行为艺术的特殊形式“偶发艺术”(见下文)。

在欧洲的行为艺术中,活跃于20 世纪60-70年代的维也纳行动派以挑战身体极限著称。他们“用高度仪式化的身体艺术,检讨天主教会和纳粹主义的独裁、压抑人性的历史”。

在亚洲的行为艺术中,日本的具体派以拒绝传统为特点,具体派创建于1954年,选择了“具体”一词,代表与抽象的对立,反对当时主导艺术界的抽象派艺术。具体派艺术通过身体、行为艺术实践,反思军国主义、民族主义思想对人的压抑。

13.5.4.1、偶发艺术(主要流行于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

偶发艺术是行为艺术的前身,衍生自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等前卫艺术的戏剧表演活动,其出现直接受到激浪派艺术家表演实践的影响。偶发艺术家希望打破艺术和生活的界限,在大多数情况下,偶发艺术发生于艺术家选定的日常场合或画廊中,有时需要其它元素的辅助,如灯光、声音和投影等,其中,最终要的是观众的参与,这增加了作品形态的偶然性。

2阿伦·卡普罗偶发艺术作品《女士们舔汽车上的果酱》.jpg

阿伦·卡普罗偶发艺术作品《女士们舔汽车上的果酱》

因此,偶发艺术的每次表演或展示都是独一无二的,它重新定义了艺术的即时性。

“偶发艺术”这个词来自卡普罗1959年的作品《6个部分的18个偶发》。

13.5.5、观念艺术(起于60年代末,现在有热度。某些评论家认为这是“当代主义艺术”的本质):

观念艺术家确信艺术出自观念,他们把观念、思想当作艺术作品本身,拒绝绘画、雕塑这类传统的艺术形式,反对把艺术品当作商品。

艺术家勒维特(1928-2007)在1967年宣称:“艺术的观念和概念最为重要,艺术作品看上去像什么并不重要”。

尽管常他们还是常以视觉艺术的方式来呈现,但据说这种呈现与别的类似呈现不一样、这是为表达观念服务的。

观念艺术虽然没有内在的经济价值,但可以传递有力的信息,成为进行社会和政治评论的工具。

4.jpg

与此同时,观念艺术对传统的“艺术品”应该是精心制作的独特物品的定义提出了挑战。事实上,一些观念艺术家认为艺术是由观众创造的,而不是由艺术家或艺术品本身创造的。

“观念艺术”一词最早出现在激浪派艺术家、哲学家弗林特1961年的文章《论观念艺术》中,他用此词来描述自己的表演和艺术体验。

马塞尔·杜尚(1887—1968)被奉为“观念艺术之父”。他的很多作品,如用现成物做成的《泉》挑战了传统艺术的观念。

超现实主义是早期观念主义的主要来源之一,马格利特就曾在20世纪20年代关注图像和文字之间的矛盾。

1970 年,第一个以观念艺术为主题的展览“观念艺术和观念问题”在纽约文化中心举办。

3喷泉.jpg

《喷泉》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https://www.145758.com/yishudiangu/195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