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艺术鉴赏

姜涵,可能开创或间接开创出一个流派吗? ————“眼睛性灵画派”

在千万邦第一期评选中,姜涵的《大罗金仙1》181×61布面油画2023,笔者粗看像游戏人物,再看其个人简介,“学习和创作29年”,便习惯地误认为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第一次地“吃惊”了一下,“大叔画的游戏人物居然这么有朝气,一点大叔感的痕迹都没有”。

41.jpg

102.jpg

当笔者被分配去联系并做一次一般型访谈之后,第二次地“震惊”了一巨下,竟然照片是个百分百的年轻漂亮女人!百度错写成“性别 女”了,所以,当姜涵的正式pdf中说是“男”时,我还疑心这是姜涵的行为艺术。我终于相信姜涵是男性之后,看到他发来的多幅作品后,我第三次地“吃惊”了一下,直觉告诉我很需要深入研究、需要写一篇深度长篇专访。

83.jpg

姜涵,男,1988年生,大连人

我认为姜涵最大的长处是【画的人物很有灵气,这又主要是因为画的眼睛“意念丰富、层次丰富、动态趋势丰富”】。第二长处才是光影处理。在色彩方面,我认为“符合所有预期、绝不会拖一丝后腿、但也暂未体现出惊人天赋”。

最初以为姜涵是个45岁左右的大叔时,我觉得他可能受了19世纪法国学院派最重要画家威廉·布格罗的影响,唯美,眼睛中比18世纪人物肖像的眼睛中多了不少内容和情感。然后也感叹于“姜布格罗”大叔竟然去画时尚游戏人物了。

后来一再反转,当最终相信姜涵是个男生之后,加上研究了一下他的各幅画作,我觉得很有必要知道他的性取向,因为这对继续研究分析他的画作至关重要。我巧妙地暗示询问后,他回了两段话:

“性取向很正常,用葛大爷的一句话就是,心里面住着一个女的,移出去后吧你猜怎么着,又进来一个女的,哈哈哈,我爱美女,乐此不疲”,

“只不过我觉得很多女性身上的魅力,男性不具备,所以我也想拥有而已,我觉得很有魅力,另外我觉得人和动物一样,有品种,是什么类型就做自己那个类型就好,我不属于光头健硕的大男生,那也不适合我,所以我只做我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和样子”。

这很重要,也正是我下面要着重写的姜涵天赋的主要来源处之一。

西方油画的人物画分为四个流派,“照相派”、“素描派”、“速写派”、“变形派”,这是一个以细致度来划分的轴线。迄今没有一个按“眼睛”“皮肉真实度”“静态身体微动感”“动态身体动感”等等这样的突出人物身体传神部位的分法。笔者不妨简要讨论一下假如按“眼睛”来划分的西方人物绘画。

1、粗略地讲,首先是达芬奇,《蒙娜丽莎》(约1506年成画),我们不讨论面部微笑(尽管显然与眼睛很有关系),我们定义那双眼睛是16世纪初的标准眼睛,有评论说是“穿越一切无所不见、又视而不见的空洞目光”。

21.jpg

我觉得可以【选取跨越所有时代的几十个问题,比如,“她出生于什么样的家庭,受过的主要教育有哪些,信仰宗教的大概状况,对科学知识的大概认识,在文学上大概喜欢哪些内容和流派,以及在艺术方面的、音乐方面的、家庭装修装饰的、女工女活的、服装喜好的、子女教育的、家庭氛围的、自然界休闲的、时局变动时的政经知识方面的、等等等等所有这些的状况,这几十个问题构成了一个女人的思想和灵魂”】,然后一一地去标注在一个具体女人身上,这样各个时代的不同女人间可以比较“眼神的内容度”。

这件事在男人身上也基本成立,但男人需要多两大方面的信息,【一是跟社会领域的人的(近乎)残酷斗争类】【二是跟自然界的艰难的发明改造】,这显然会在眼神中体现出来。

特别注意,画面主人公的眼神,需要【画家能理解,然后又能通过手法和技法表现出来】,整个过程有三个要素,原型的、画家能理解、还要能画出来。

2、定义了蒙娜丽莎的眼神是起点眼神后,接着是下一个时期的荷尔拜因的《吉尔福德夫人》(1527年)的眼睛。(欧洲北方文艺复兴风格)。

22.jpg

3、接着是,安布鲁瓦兹·杜伯瓦《芙罗拉》(16世纪后期)的眼睛。(矫饰主义风格)。

23.jpg

4、接着是,安东尼·凡·戴克《阿玛利亚·冯·索尔穆斯-布朗菲尔斯肖像》(1629年)的眼睛。(受威尼斯画派和鲁本斯的巴洛克双重影响)。

24.jpg

5、接着是,乔治·德·拉图尔的《方块A的作弊者》(约1635年完成)中的眼睛。(巴洛克风格)

25.jpg

6、鲁本斯的《穿礼服的玛丘莎》(17世纪初期)中的眼睛。(巴洛克风格)。

62.jpg

多说一句上述56两个巴洛克风格的,之前的345三个画中女人的眼神意念并不丰富,到拉图尔和鲁本斯的这两幅中的女人,意念上已经比蒙娜丽莎丰富多了,(怎么判断意念丰富?可以这样,【让画中主人公们处于画中状态三分钟,她们自己尽量多地说话,能说出更多种意思和说法的人,意念就更丰富】)。

7、然后就是著名的维米尔,《织花边的少女》,《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这个我们放在后面较详述及。

8、接着是欧洲新古典绘画时期的若干,例如:

让·马克·纳蒂埃《安博堡侯爵夫人肖像》 1740年,

26.jpg

约书亚·雷诺兹《女孩与狗》 约1780年,

勒布伦《自画像》 1790年。

27.jpg

在肖像绘画方面,新古典与19世纪欧洲学院派之间的差异不算大。

9、到19世纪欧洲学院派油画时期时,“眼睛感觉”普遍地上了一个台阶。当时欧洲经过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时期,人们的思想和心理有了很大的提高;画家的感悟能力也普遍提高很多;在绘画手法和技法上,则是因人而异,会钻研的就会好很多。比如学院派的最杰出代表,布格罗,例如,《牧鹅姑娘》1891年。

28.jpg

注意,《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中的少女即使放在19世纪,也不突兀,还蛮合适。

10、很有趣的是,以写实手法,下一个集大成的“眼睛”占据很大权重的人物肖像画大师是一百年后的东方靳尚谊了。

靳先生是典型的技术派,一生都在钻研油画技术,一生都在对付“基本功”。搞临摹,研究色彩,研究结构,研究如何脱去中国艺术家用线的观察方法,而改为用面、用结构、用光来塑造形体,从而真正达到西方油画的高度。靳先生的风格,可称为“主流转移型新古典主义”,新古典的传承,主流已由西方转移到东方的靳尚谊了。

14.jpg

从19世纪法国学院派后,在肖像画领域,除了超级写实主义外,兼具超强写实性和新古典光影气韵的,还就是靳先生的流派,其间,西方的相关大师们比如萨金特,搭上了印象派的历史巨轮,中国的大师们,比如徐悲鸿蒋兆和,开启了东西方融合之路,于是,一根筋的靳尚谊当仁不让地接钵了“主流转移型新古典主义”。

11、我认为,假如姜涵有可能开创或间接开创一个“眼睛性灵画派”,那一定是受到19世纪法国学院派布罗格的影响,尤其是深受靳尚谊的“主流转移型新古典主义”的影响。

单从“眼睛性灵”来讲,姜涵的人物可以和靳先生的人物相比!我们后文有较详述及其中的原因。

靳先生致敬了维米尔,然后姜涵致敬了靳先生的临摹,也画了一幅《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我们来看三幅这同一本摹作品。

1、十七世纪初,荷兰东印度公司、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成立,整个十七世纪荷兰都处于蓬勃发展状态,反映到人的精神风貌上,就是充满朝气的。17世纪的荷兰虽然只承认加尔文教派,但也允许宗教自由、政治自由和新闻自由,因此吸引大批在政治上受压迫或被革除教门的外国政治家和学者到荷兰生活和工作,比如笛卡儿。

另外,17世纪上半叶,英国和荷兰一致同西班牙作战。战胜西班牙后,英、荷之间又开始争夺霸权,1652-1674年期间英荷之间进行了三次战争。最后英国打破了荷兰垄断海上贸易的局面,使荷兰降到二等强国的地位。

这一失败还使荷兰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危机暴露出来,在几乎整个18世纪中,软弱的资产阶级无力发展工业和恢复国际贸易,便去从事投机活动、放高利贷等等,使荷兰经济继续衰落。(只是由于在英法之间进行平衡外交,荷兰才避免被毁灭)。

【注意,这就是说,17世纪的荷兰,有好的发展、也有不好的趋势】。这种巨大的国家背景气氛,会影响到很多具体的人,包括画家和画中主人公。

11.jpg

关于画中的构图、光影、色彩等等世间论述已经很多,而且从现代看来已属比较显然。我们来讨论【眼睛的信息】。

维米尔原版中,【眼睛大约是17世纪荷兰十五岁左右少女的眼神,不能说其中有一点幽怨,可能就是单纯的文静,因为模特出自中产阶级以上家庭。我们与蒙娜丽莎的眼睛来比,确实显得“可能懂得要多一点了、尽管进画时年龄上有不同”,比搞阴谋的那几个女人的眼神要纯净多了(进画时间相差约三十年),而且与18世纪的新古典画作的类似眼睛眼神来比,毫不逊色,甚至与19世纪布格罗的相比,也不逊色。

所以,此女其实代表了欧洲两百多年的十五六岁女性的平均感觉,在中产阶级及以上范畴中,变化不大。与20世纪靳尚谊选择的新疆女性的眼神相比,则有较大差异,后面叙述】。

20世纪、21世纪的欧美年轻女性的眼神平均感觉,笔者还没找到标志模本。

2、靳尚谊为什么致敬维米尔?因为天资聪颖的靳老师要到文艺复兴盛期三杰的认识和水平,已然没有当时“万千学问知识灵感汇集于画家一身”的历史氛围了(就好比现代人写唐诗很难超过李白杜甫一样),像达芬奇那样的,遍历人类各个知识领域从而获得对自然界和对人的精深广博的认识,现在已经难于出现那样的全才了,尽管靳尚谊也拥有一流的智慧,但客观上已经不具备他能比肩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条件了,所以,想彻底建立古典绘画体系的靳尚谊,又刚好专门研究人物肖像画,所以致敬“北方的蒙娜丽莎”就是必然的选择。

这还与靳尚谊有个很深的情结有关,他认为【中国应该先彻底精通古典主义】,没有这个,一来就中西融合,好像少了一个环节。所以后来靳老师就一根筋地搞这个了。

2010年中央美院举办过一个画展,只有靳尚谊的三幅临摹维米尔的作品。他说,临摹维米尔这三张画并不是要研究技法,“那是另一回事”,“我想表达一种观念,具体来讲,就是我对当代社会的困惑。我不太能适应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特别是中国。”

“因为我经历了(过去)那些变化的时代,这就是为什么我感到困惑。我认为很多年轻人也适应不了这个世界。年轻人有很多精神问题——中国的精神问题比世界上其他地方都多——因为变化太快了,你适应不了,矛盾很尖锐。这个角度让我和其他人不一样”。

靳先生继续对着他临摹且取名为《惊恐的戴珍珠项链的少女》的画说:“我想,如果她活在今天,肯定也会不安。在我做的改动里,我想给她一种惶恐的表情,女孩就是我的替身,带着一丝恐惧看着这个世界”。

82.jpg

我很惊奇!我在看到靳尚谊的上述采访文字之前,就觉得靳先生的该作品表达惊恐【不是在主流地概括21世纪初,具有代表意义的年轻女性的面容和眼睛】,他画这个的寓意应该是【近三百年来的欧洲平均少女形象,在现代社会,会有怎样的面貌?】。我只是没想到靳先生会说“女孩就是我的替身”这句话。

【在靳先生所有作品的“眼睛”中,有些还有更高级别的信息,诸如上述之“时局变动时的政经知识方面的”等等】。(注意,这里就是我后文要说的靳先生画的“眼睛”超过姜涵画的“眼睛”的地方)。

需要补充的是,笔者认为靳尚谊为什么要以新疆的姑娘们为模特呢?【一是,新疆此地在历史上是多种文化的交汇地,是世界四大宗教唯一全部兴盛过的地方,那么,那里的有代表性的人物们,基因里都有种世界公民的感觉】,【二,长相上与欧洲的差不多,所以欧洲的新古典主义画法找她们当模特很恰当啊】,【三,在80年代初,中国人的风貌虽然有了巨大的改观,但当时的主流形象还是程丛林的那些,带点伤痕、带点乡土】。所以,靳尚谊选择新疆塔吉克姑娘(塔吉克族是中国唯一的白种人),这很契合当时的历史变革氛围,所以,靳尚谊的塔吉克姑娘一下子就闪耀于世界舞台,流芳于历史长河。

3、下面是姜涵临摹的。显然姜涵改变了整幅画的基调,维靳两位大师是比较接近的,姜涵这幅好像可称为《戴珍珠耳环的东北亚少女》,有种韩国人的感觉,而且本来就很漂亮了、她还纠结着要不要去做个磨腮削骨。这还真有点21世纪初东北亚少女的感觉。光影处理也跟两位大师不一样。但是,在画眼睛方面却不逊色什么!尽管眼妆是现代的,但你会感觉你就是把它卸掉、那双眼睛也会是很灵动很生采。姜涵对泛眼部区域的结构以及出神韵神采的“层次关联”感,有着很好的把握!

5.jpg

1、我们放开看去,

何多苓的《春风已经苏醒》的女孩眼睛很有灵性,

16.jpg

刘斌的素描(素描能化成这样,简直了!)《李冰冰》的右眼蛮传神,但是,她的左眼就是没有灵动感的啊。有人会说,处在阴影部分当然就是那样的,我会说,凭我对姜涵的判断,我觉得姜涵素描整体上可能(可能性还极大)比不过刘斌,但,姜涵来画那个眼睛,尤其是阴影部分的左眼,会好过刘斌不少!

17.jpg

艾轩的《风从安曲吹过》,还有《瓦切村的初冬》等等,里面的女孩眼睛,笔者的一位朋友觉得有点过了,像玻璃珠了。我赶紧捂住朋友的嘴,但朋友继续说:“艾轩很多方面都是大师了,但对眼睛的处理上有点“皇帝的新装”感觉,没人敢说出来,就让作为小学生的我说上一句,反正人微言轻、没几人听见”。

18.jpg

李贵君,可能选的模特眼睛本就不是十分灵动,所以也就将就画了。李贵君似乎比杨飞云更善于画眼睛一点。

81.jpg

上述名家的好多方面现在都是超过姜涵,甚至超过不少,但,在画眼睛方面,笔者认为姜涵的天赋高一些,可比肩靳尚谊。(笔者强烈建议姜涵一定要拜访拜师靳尚谊,哪怕几天时间,因为在画眼睛方面,我认为姜涵你是靳先生这方面的“灵魂传人”)。

2、为什么姜涵具有画眼睛的这一天赋?

笔者认为,除了6岁学画、有绘画一般天赋和兴趣之外,他“兼具男女心思心态,这就具有双性信息体系的互相观照、互相触动,这就会远远大于两倍的信息量。然后又具有底层男性思路的逻辑探索本能(尽管少数女性艺术家也具有此本能、但男性的会加分多一些),使得他在“揣摩心理信息”上(包括但不限于女性心理),具有很强的优势。然后,他又长相清秀,热衷自己化女妆,这就会使上述所有信息很稳固地全面推进。

在化女妆的过程中,“眼睛”的重要性权重最大,眼睛画得很好了、基本上就是放心的漂亮女妆了。这个过程,显然会加深对泛眼部区域很多结构内外的理解,加深怎样赋予眼睛神韵的探索,加深很多真实场景的情景模拟,就是说,“这一过程升华了两个人的灵魂,化妆者和化出来的那个人(尽管是同一人!)”。

还有一件事,又是替上述“心理暗示-心理实现-心理化妆表达”增强功能的,就是姜涵“很早开始就画玩偶”,要将玩偶画生动了,那点睛之笔有多重要(名字都叫点睛之笔了!)。

有如此多的这些长期积淀之后,【对人的生动灵气的认识就会上升到一个很高的纬度了】。

3、我们不妨来数一下“眼睛反映心灵的信息层级”,用素描的华人世界第一高手刘斌及其作品来举例,【观察到迪丽热巴等明星的心理状态】是第一层,刘斌联想到他自己在生活中与这种心理状态(及其眼神体现)近似的状态是第二层、包括刘斌作为男人对这种女人及其心理状态的“接触感”(这可以增加画画的实感),刘斌就这两层,然后开画,妙笔生花。

姜涵的第一层是一样的,【第二层很可能就是,他自己幻想成很真切地(因为他常画女妆、所以幻想真切)就是与迪丽热巴近似的女人】,【第三层是他作为男人,对第一层的女人即迪丽热巴的“接触感”】,【第四层是他作为男人对他自己变的那个女人的“接触感”】,注意,这里还有个“双排镜互照增大空间”的增强机制,就是说,翻来覆去几下,姜涵就拥有比如八层的信息了,再加上他对玩偶的注入生命力的那些理解,就有九层的信息了,刘斌就只有两层,而两人都是几岁时开始学画画的,手的生理基础功底差不太多,所以,姜涵画的眼睛的灵动灵气的概率比刘斌就大很多了。

以上述这种心理结构的原理来分析,很能解释姜涵的天赋渊源。

具有这样的【充满艺术技艺、具有可把控的双性自由切换、拥有对艺术的真诚不掺杂追求】的人,其实比例极低,不信的话你可以仔细想、仔细去推断,很多人在中间某个环节就卡壳了。

我觉得现在35岁的姜涵最重要的事,是去拜会拜师89岁的靳尚谊。不妨请靳老师叫一个得意弟子,与姜涵比试一下画眼睛的功力,尤其是画美女眼睛。在别的方面,姜涵还得谦虚学习。

4、那为什么靳老师具备超强的画眼睛的能力?

【A、姜涵有关于眼睛的直接的九层结构,靳老师有“关于新古典绘画的”能力结构上的很多层,十二层或十五层等等要点群(有机会细分细研),有人会说,哪个油画系的学生没有?答:区别在于“靳老师是从国内粗浅教学过渡到马克西莫夫训练班然后过渡到直接去欧洲发源地宝库临摹学习,这种刻骨铭心的修炼过程所造成的心理结构,岂是油画系学生按部就班地获取所能比拟的?”】。

【B、靳老师从旧社会到新社会的各个阶段都经历得仔细,都带着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去见了多少各种各样的人,这些信息积累,岂是一般经历较少的人所能比拟的?所以,靳老师画的男人的眼神也很出彩,他一生都在揣摩这些。而且,他是有很深的时代气息直觉的(所以近八十高龄了还要让三百多年前的宁静少女来替自己惊恐)。

注意:前述两点(“见的各种各样的人多”“有很深的时代气息直觉”),正是姜涵欠缺的,所以姜涵如果真有可能开创或间接开创出“眼睛性灵”画派,他最好去补一下这两个短板】。

5、现在有没有“眼睛性灵画派”的出现土壤呢?有!

A、玩偶图片和二次元泛化是一脉相承的,沾到有眼睛的,就会不断要求产品和作品一定要有生动力,玩家大小朋友们都是活人,产品作品有没有灵动生动感,基本上都会很深地感受到,好多死鱼眼的东西肯定不大会受欢迎啊(死鱼界的行为艺术者除外)。

B、元宇宙的虚拟人也与上同理,一双双空洞的眼睛,会被挤到元宇宙的边缘去的。

C、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也是同样的原理,你肤肉做得再好、吹弹可破,但一双眼睛连狗眼睛都比上,怎么能天天“胸有成竹、文言一心”?

所以,在接下来的全球以及“人宇宙”赛博化的进程中,擅长画出并制作“传神眼睛”,简直就是时代主流之一。笔者有个预感,不排除有超大型计算机公司,会招募全球最会画眼睛的艺术家,共同推进很多研究和开发很多产品。

所以,假如姜涵此生没有开创出一个“眼睛性灵”画派,那他也是先驱,或者先驱的先驱。他的学生,或者学生的后继者,终有可能开创出来的。

下面笔者简要说几句关于姜涵的画作的别的方面简评之后,就进入访谈部分。

1、就姜涵的技法和思想尤其是各天赋所在之处,姜涵画弗洛伊德型的人物肖像画似乎不宜多,姜涵适合超现实主义(这对双性心理来说也是容易的),不太适合表现主义。(但眼睛画得精彩,好像也可以稍微多画一点弗洛伊德型肖像)。

2.jpg

4.jpg

2、在工艺美术绘画方面(比如画玩偶)不宜投入再多。【但是,有中国山水的工艺绘画,可以多画一下】。因为已经超级娴熟了,没必要重复太多了。但中国山水画也许会带来新的灵感和长进。

61.jpg

3、印象派方面风景习作,似乎姜涵对“绿色”比较有感觉。这件事好像也可以深研。

8.jpg

4、姜涵对光影色的把握,有着很统一的处理体系,好像是“一套掌握了窍门的程式化的东西”。比如下面这几幅作品。

31.jpg

32.jpg

6.jpg

5、放在最后这里提一句,建议姜涵汲取靳尚谊的“现实广泛性”和“时代直觉性”(前文已谈过),在对男性眼睛的绘画中,我那位耿直朋友说似乎“色迷迷”的比例有点偏高,我觉得这可能跟姜涵接触过的人物类型少了些有关,你看那幅像切格瓦拉的就很好!!

1.jpg

下面是采访部分。采访时,虽然笔者自己觉得姜涵画眼睛的天赋,可望靳尚谊项背,但笔者并未说出。


千万邦文化:您的投稿简介中有一段话“当经历过写实和超现实主义以后,我开始从表达自我转向表达社会和哲学,到如今,我觉得在这个绘画更加自由的年代里,应该回到绘画本初的样貌,用最直接的点线面,没有故事情节,像小时候单纯喜欢画画那样去表达脑海中的某个形象与内容”,这段话表达了三个阶段,您可以较详细地说一下吗?因为这对很多美术工作者会很有帮助。

姜涵:其实我觉得就和古话说的一样,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是山。这是个人探索绘画的过程,第一阶段时候,我并不了解玩偶这个素材,并非说研究玩偶本身,而是我对玩偶要表达我自己绘画内容的一个契合点。所以很老实的在刻画玩偶,第一阶段我会自己打光,买玩偶,拍照,做一些效果的客观处理。本质还是在研究色彩等基本关系。包括技术上的。

第二阶段开始可以用这个题材去表达我一些观点、思想情绪和生活了,也就是更熟悉了,但这是一个进步也是一个危险期,因为如果变成了一种固有手段和思维去画,那从技术上来说会越画越熟练,越来越聪明、巧妙,但是这恰恰是阻碍艺术进步的重要原因之一。最后很容易变成油腻的行画,即便再漂亮,也是表面。我不想做个技术和固定思想的束缚者,即便当时很多国外的藏家和同行以及国内的艺术行业人员都觉得我的色彩和光感很好了,我还是遵循自己内心对于艺术的理解和追求。熟练,是很可怕的事情。我想成为像塞尚那样的画家。

所以第三阶段就自然产生了,可能画面和用笔甚至风格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并非是我为了变化而变化,为了追求什么客观原因而改变,我想和我个人的进步也有很大关系,作为艺术家,要清楚自己是谁,适合做什么,怎么做好,踏实诚恳自然,而不是片面的东西。个人愚见,并非良方,因人而异。


千万邦文化:您的大罗金仙形象想表达些什么内容?

姜涵:也没有具体想表达的内容,就是感觉想画什么就画了,可能现在展现出来的就是我的本能。

不过有七张组画是画印度脉轮学的,我现在对传统文化和哲学有兴趣,但不是普遍意义上的哲学。任何学说,信仰,最后无非也是思想,在我看来,透彻且中性的思想,皆为哲学。



千万邦文化:您的肖像画画得很好啊,我们可以看看其它肖像画作品吗?特别想看画中的眼睛等等。

姜涵:可能我属于科班出身,我觉得科班出身的大部分绘画者,肖像都还不错。这是科班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必要元素。也可能我画的玩偶都是人型,所以肖像画的相对多一点。


千万邦文化:《大罗金仙1》画中的两头之间的区域是寓意太极图案吗?请不妨深入谈一谈】。

姜涵:没有寓意,我觉得过份设计画面是不自然的事情,也会束缚艺术家本身,无论在哪个角度。以前的作品我有很多设计,当时我就是那个纬度,我尽力了,现在也在尽力,只不过我意识到了放松的重要性。我相信大部分职业或者非职业的艺术家,都忘记了曾经自己为什么拿起画笔,也失去了当初的那份快乐。我的思想不是教科书,我也没有那个话语权,不过我自己能做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就够了。归根结底,所有绘画者,都希望画出好作品,这是肯定的。


千万邦文化:您会通过软件画画吗?

姜涵:没有,纯手绘油画,我不会用软件,PS都不会,而且没有特殊技法,仅仅是最简单的和基础的画法。我希望绘画一直存在下去,而不是被各种高科技给取代。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https://www.145758.com/yishujianshang/196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